if (is_home()){ //这里描述在前******* $description = "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"; $keywords = "西园寺,佛教,佛学院,法讯,心理咨询"; } elseif (is_category()){ $keywords = single_cat_title('', false); $description = category_description(); } elseif (is_tag()){ $keywords = single_tag_title('', false); $description = tag_description(); } $keywords = trim(strip_tags($keywords)); $description = trim(strip_tags($description)); ?>

位置: 首页 > 寺院巡礼 > 西园风光 > 禅韵 | 夏月若水流榭径 花窗似琴对竹庭

禅韵 | 夏月若水流榭径 花窗似琴对竹庭

发布日期: 2023-05-17 浏览量: 2,646 次浏览

收录于合集  #大美西园  82个

窗是建筑中的重要构成部分,源于人类对采光、通风等生理性需要,随着文明社会的不断推进以及建筑技术和艺术发展,人们在窗的实用功能上对艺术、审美等需求也随之增进,使之呈现出更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色。形态各异的窗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
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窗具有极高的文化和审美价值。在表现手法上也多元化,常常运用象征、隐喻、寓意等手法,将民族文化、幽深哲理与审美情趣融入其中,使园林景物各有意趣、别有深意。如此抒情寓意、如诗如画的古典园林让游人获得更为美妙的审美享受。

不同题材园林运用不同窗的形式,有时即使在同一个景点也营造出不同的窗文化。西园寺作为寺庙园林,在花窗的使用上采用了一百多种纹样,千姿百态、令人目不暇接。追寻最初的造园者也都是借助于自然形纹,依类像形用线条一一表现,每一扇窗就象取景框,来框取不同的景物。每一帧是画也是窗,是窗也是画。(可读西园花窗第一篇和第二篇)

佛教自汉传入中国以来,在弘法过程中不断与中国本土文化碰撞与融合,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宗教体系。佛典中对颜色的划分与中国传统五色(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)体系相似,佛教的五方正色为:青(梵nīla)、黄(梵pīta)、赤(梵lohita)、白(梵avadāta)、黑(梵kṛṣṇa)。佛教尚用黄色,视黄色为神圣、超凡、脱俗之意,作为最尊贵的色彩,它与中国传统五色体系中的黄色一样具有专属的象征意义。

自清以来,律宗寺庙使用黄色更为普遍,僧人常服多为黄色,在色彩使用上降低了黄色的纯度,接近于土黄色。此外,寺院粉饰建筑墙面会采用杏黄色,更显得寺庙庄严与肃穆。

中国传统文化中圆象征圆融智慧、包容、和谐。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圆,全也。”《吕览审时》说:“圆乃丰满也,”即圆满、周全、完备等之意。古人还有“圆而神,方以智”之说,其中圆指行为处事通、活、融、满。可见圆于古人,赋予了思辩的哲学意象。
寺庙建筑中圆形窗被称为“悟道之窗”,圆是圆通,其中圆是圆满周遍,通是融通无碍的意思。修行者在体悟了生死妄念之后,放下偏见与执念,回归自然和本源,从而大彻大悟,参透宇宙万物。花窗上使用圆形太阳符号指代,近似中文象形字“⊙”,或用“+”字纹、“卍”字纹,分别象征着静止和运动着的太阳,或用旋转花纹,极富动感。花窗与佛教的文化、色彩进行融合,形成了独有的寺庙一景。

明造园家计成在《园冶》中记载:“莲瓣,如意,贝叶,斯三式宜供佛所用。”莲瓣、如意、贝叶,都是佛学符号。花窗内圈的小火球由镂空状佛符号图形组合,红色火球象征着佛教光明吉祥以及忠于佛教教义等涵义。火球火焰发散呈如意头花纹,似佛法四播,吉祥如意。

苏州古典园林游园时讲究“可望、可行、可赏、可游……”,花窗是实现“可望”“可赏”的一个注释与技巧,是建筑艺术中一个引人瞩目的“美人眼”。从窗口游人可感悟到“尺幅窗和无心画”的魅力。山光、流水、月色、花香等天然风光在花窗中尽览无余。峰峦丘壑、深溪绝涧、竹树云烟、亭台楼榭,皆可透进这咫尺之间,生出无限广阔的视野。

感受这一年四季,春夏秋冬不断更替着窗中的色彩和形态,使花窗充满着蓬勃的自然生机。扇扇花窗,就是一幅幅活的风景画。一扇窗,可静观四时美景,亦可静悟人生四季。

历代造园者把苏州园林中的每个景点、每个构件都打造得极其精美,匠心独运,彰显了苏帮工匠艺人的非凡才华。在他们的精湛设计下,每一件都是艺术精品,可谓是江南园林之窗的典范,经得起人们去细细品味和观赏。

文字/陶子
编辑/心影
摄影/宏子
图片编辑/蔡杰 慧晨
美编/陶子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

<微信服务号>

地址: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

电话:0512-65349545(客堂) 65511746(弘法部)

信箱:admin@jcedu.org